2.3亿元毒药暗杀1个特工 "背叛"莫斯科下场有多惨
近日,台风肆虐。面对突如其来的强降雨,中国铁路从不置身事外,而是以“闻汛即动、抗汛如战”的姿态,全力投入到抗洪救险与安全保障之中。从线路临时停运、智能监控部署,到铁路公安的应急演练,再到全国一盘棋的统一调度,这些细致周密、果断高效的措施背后,是铁路部门对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理念的坚定践行。
上海局南京供电段牵引值班员正冒雨对室外牵引供电设备进行巡视。陈爱军 摄
近日,“竹节草”等台风暴雨天气影响江西、浙江、江苏、安徽、山东、北京、上海等地,雷暴大风与连续强降雨来袭。铁路部门果断采取措施——多个铁路线路暂停运营,紧急加强隧道口、边坡等地段隐患排查。这些“宁可多停一班车,也绝不留一丝安全隐患”的操作,也许会让旅客一时不便,但却在源头上避免了灾害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。
铁路安全无小事。列车疾驰于数百公里时速之上,任何基础设施的松动、路基的软化或边坡的塌方,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。因此,面对自然灾害,停运不是懈怠,而是主动避险,是将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体现。
今年铁路系统抗洪救险的一大亮点,是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。无人机巡航、卫星遥感、视频监控与地质传感设备被部署在一线——哪里雨势最急、哪段线路可能滑坡、哪一处隧道入口需加固,系统都能提前预判,进而形成“以数御灾”的新范式。这种科技赋能下的防洪体系,不仅提高了应急响应速度,也降低了人工巡检的风险和盲区。它正在让“靠经验”走向“靠智能”,让“事后救”变成“事前防”。
除了科技支撑,铁路公安和运维人员也没有放松实战训练,模拟突发塌方、设备中断、旅客疏散等应急场景,不断完善应急预案,提升人员协同配合与应急处置能力。这些“练为战”的背后,是对极端气候不确定性最真实的回应。洪水面前,纸面方案再好,不如实地走一遍。只有将理论训练与实景演练结合,才能确保关键时刻不掉链子,真正把“风险应对能力”转化为“守护人民安全的底气”。
入夏以来,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召开全国视频会议,全面部署了汛期铁路安全与应急调度。调度令的下达,让抗洪救险不再只是地方一隅的应对,而成为全国铁路系统统一战线的行动。这场集体行动中,不仅有前线巡查员的风里雨里,也有后端指挥者的深度研判。调度中心全天候视频连线,各集团公司信息共享预警,铁路系统用“全链条联动”的方式,构建起了一张牢固的防灾减灾网。
值得一提的是,铁路部门的抗洪救险,已经不仅仅停留在“哪里塌方修哪里、哪里泡水抢通哪里”的传统逻辑上,而是在逐步转向一个更高阶、更智慧的“风险治理”模式。
未来洪灾不会减少,可能会更极端。但只要我们有更强的预警体系、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扎实的治理逻辑,就能不断提升应变,减少损失。这种从灾中应对向未雨绸缪的转变,正是中国铁路系统正在迈出的关键一步。
洪水无情,铁道有情。在大雨滂沱之时,一列列火车安然驶过。其背后,是无数铁路人昼夜巡线的身影;平台暂停运营的背后,是“乘客安全大于一切”的理念;一次次演练和调度的背后,是对灾难风险的深刻认识和认真准备。洪水可以阻断道路,却阻不断人民对安全出行的信任。正是铁路系统,以责任与担当为盾,以科技与纪律为矛,牢牢守住了这条“生命线”。铁路这条“国家动脉”值得我们信赖,也必将继续成为守护国家与人民的中坚力量。
(来源:中国网 作者:周水欣 陈爱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