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脱皮爸爸》今日上映 打造男版《重返20岁》
7月28日,西康高铁最后一孔箱梁稳稳落在跨关中环线立交特大桥墩台上,宣告桥梁架设任务完美收官,也为后续无砟轨道施工铺就了坚实之路。这条新建正线全长171公里、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,每一步建设进展都备受瞩目,此次架梁任务的完成,无疑是其建设征程中的关键里程碑。
科技赋能,铺就高铁建设“智慧路”。西康高铁桥梁架设任务的顺利完成,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。在箱梁架设过程中,中铁一局项目团队不断加大科技攻关力度,一系列先进工装设备纷纷投入使用。国内首台预埋件智能检测平台,如同严谨的“质量卫士”,对预埋件进行精准检测;全线首家可视化标准养护室,为箱梁提供了优质的养护环境;智能化钢筋半成品加工设备、智能养生喷淋系统、智能张拉压浆设备以及智能安全监测系统等,全方位提升了施工效率与质量。这些智能化设备的应用,不仅确保了箱梁架设安全、平稳、有序进行,还创下单日最高架梁5孔、单月最高架梁70孔的高产纪录。科技的力量,让高铁建设如虎添翼,也为我国铁路建设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区域联动,激活经济发展“新引擎”。西康高铁作为国家“八纵八横”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桥梁架设完成意义深远,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可估量。它衔接关中平原与秦巴山区,一旦建成通车,西安至安康的通行时间将从3小时压缩至1小时。这不仅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,更让安康从“陕西南大门”跃升为“西三角”经济圈枢纽。陕南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能够借助高铁快速走向全国市场;西安的科技、人才、资本等要素,也将沿着高铁廊道向南辐射,为秦巴山区的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,促进区域间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,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。
民生福祉,铺就百姓出行“幸福路”。对于沿线百姓而言,西康高铁是一条实实在在的“幸福路”。以往,漫长的出行时间限制了人们的活动范围,如今,高铁的建设让出行变得更加便捷高效。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出行、探亲访友、旅游观光,还能为沿线居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。孩子们可以更便捷地接受优质教育,病患能够更快地得到更好的医疗救治,百姓的生活品质将得到极大提升,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将与日俱增。
西康高铁桥梁架设任务的完成,是建设者们用汗水与坚守铸就的里程碑。它一头连着关中平原的繁华脉动,一头系着秦巴山区的发展期盼,既是科技与匠心的共舞,更是区域协同与民生改善的缩影。眼下,无砟轨道施工的号角已经吹响,这条凝聚着无数期待的高铁,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向通车时刻迈进,终将成为串起城乡、惠及百姓的幸福纽带,在新时代的发展画卷中,写下属于铁路建设的厚重一笔。
(来源:中国网 作者:侯利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