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乡日升2016年营收1.12亿元 业绩亏损613万元
近日,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“十四五”时期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成效。国家铁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一票难求、一车难请”已成历史,这标志着我国铁路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——既让“行则通达”的千年理想照进现实,更使“人畅其行、货畅其流”成为经济运行常态。
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始终离不开“衣食住行”等民生基本需求的保障,而便捷顺畅的出行,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曾几何时,春运窗口前的长队、绿皮车厢里的拥挤,让“一票难求”成为时代性的民生考题。而今,“八纵八横”高铁主框架贯通十九个城市群,“十四五”以来新增高铁里程1万公里;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达6.6万公里,路网越织越密。20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线路(总长近7000公里)纵横延展,北京至沈阳等主通道的“朝发夕至”,让快速便捷的长途出行成为生活常态。这些数据背后,是铁路对民生期待的精准回应:单日2300万人次的客流承载,打破了“运力不足”的短板;候补购票80%的成功率,消解了“求票无助”的焦虑;国铁沈阳局“银发专列”适老化改造,通过无障碍设施与贴心服务,让“畅行”有了更细腻的人文维度。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,更是对“行则通达”理念的践行。不仅体现在“远可至”的速度,更体现在“行无忧”的温度,让“说走就走的旅行”成为触手可及的日常。
流通的畅达,更是经济脉动的晴雨表。货物周转对国计民生有着重大意义。如今铁路货运每日装车超18万辆,80%的运力聚焦煤炭、粮食、化肥、石油等国计民生重点物资。这些流动的轨迹,本质上是铁路效能对经济规律的顺应:从西部矿区的煤炭专列直抵电厂,到田间地头的粮食班列直达粮仓,资源在顺畅流转中精准对接需求,产业链在高效运输中释放潜力。铁路物流的价值,不在于运输工具的更迭,而在于让“物尽其用、货畅其途”成为经济运行的常态。
运力彰显国力,出行托举民生。“八纵八横”的高铁网撑起大国骨架,顺畅出行的细节温暖百姓心头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铁路正以运力之强托举国力,以出行之畅温暖民生,更以创建世界一流铁路企业的担当,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勇当先行官,为实体经济行稳致远打通循环脉络、架起联动桥梁。
(来源:中国网 作者:赵朴)